查看原文
其他

想念我的祖祖

寒冰冷月 七味书香
2024-09-20

今天在百度上看到一个贴子,触动我思念的闸门。

每次读到或看到90多岁的老人,尤其是看到优雅的老太太。每每都会想到已离开我久远的祖祖(太奶奶,爷爷的母亲)。心里有种难以表达的情感,有着骄傲,有着伤心难过,有着欣慰,有着深深的思念和愧疚。

可以说我的一生,深深的被祖祖影响着。有着深入骨髓的烙印

其实我祖祖就是一位平凡的农村老人,微黑红润的肤色,圆润饱满的鼻头和脸颊,感觉在她脸上没留下多少的风霜,眼角浅淡的鱼尾纹和额头上有着不太显的几道岁月的痕迹,映衬出开朗豁达的性格。特别是右边嘴角下的一颗福寿痣,更增添了福禄寿喜的慈祥面容来。这是我10来岁时对祖祖的印象(祖祖大概在85-90岁的样子)。

花白(半黑半白)的头发梳着一个麻花辫再盘在头上,冬季时会包上黑色或青色细布帕子。手杵着光滑金黄色竹杖(四川的斑竹子,用的时间长了色泽很光亮),三寸金莲豪迈的踩在田间地埂上、小径里。不论春夏秋冬,我家大大小小的田地的埂间都留下她的三寸足迹。

她性格开朗,做事雷厉风行,手脚麻利,不太计较个人得失。在我的印像中她从未生过病,一直都是健康快乐的,慈祥和蔼的。

院里的小娃娃都喜欢跟着她,她有着好吃的从不吃独食(祖祖那时是我们大家族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小辈们经常会给她买些点心孝敬她),她会兜在青布衫里在院中转一圈把糖果、瓜子等分给小娃娃们(穿的是过膝的右开襟的中长上衣)。不过她会多留些给我和小妹。因经常中午玩饿了么或者放学肚子饿了我和小妹看妈妈不在家首先就去上面院子找她,她就会给我们小点心,赶紧烧饭给我们吃,担心饿坏我们。

她宠爱小辈但不溺爱,做的不对她会很严厉的,但这样的时间很少,她会跟我们讲道理、讲故事来让我们明白道理。但在浪费粮食上她会很严厉的批评,让我们背锄禾这首诗,她没读过书,但她以前经常听爷爷背书,她就背下不少。她鼓励我们多读书,不要像她一样成为一个“睁眼瞎”。还说女子要自立自强。还经常给我们讲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的故事。

还会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故事,饥荒年代她差点就饿死了。啃树皮、吃草根,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也吃,山给秃噜光了,见不到一丝绿色,犹如蝗虫过境,片叶不留。满眼看到的没有生机,饥饿和死亡相伴相随。她们还羡慕哪些能吃上观音土,至少能成为一个饱死鬼,也不愿意成饿死鬼

那时一想到她差点饿死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所以我很少浪费粮食。

以前不太理解她为什么老扛粮食(kang藏起来的意思)。在一次她与妈妈的争吵中我才了解到她是为了我们这一大家子。

祖祖一直是独立生火做饭,她说我们做的太硬,她吃不了,每次给她端的新鲜饭菜,她都不会吃,会放在第二顿和着她的剩菜剩饭一起煮了吃。有时我和小妹会趁她不在家或者不注意,就把她的剩饭倒了。这时她就会非常生气,打嘛舍不得,骂舍不得骂,不打不骂自己又很憋屈生气,于是她决定以不吃来抗拒我们。

可是以我们小孩子心性,只感觉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事,不让祖祖吃剩饭菜。让她吃上新鲜的饭菜感到高兴,就跑去与妈妈和姐姐哥哥面前邀功。哪里晓得后续祖祖没吃饭呢!她源于小时候饿怕了,大概留下阴影,一顿不吃饿的慌。后来听她说起,她再也不生气饿自己了,我和小妹在一旁做鬼脸😜。有时我们忙着事,不想吃饭或者随便吃点,想把手里的事做好,做好了就能玩。她就会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非得让我们吃了饭再做事。

祖祖为什么要自己烧饭菜,主因是她可以扛粮食。她自己烧饭,妈妈每次打好米会给她装两斗米(祖祖自己有一个斗),做好挂面给她几把,米她放在地窖里的一个扁桶里,大概能装5_6斗米的样子。蔬菜杂粮,她自己吃多少到地里摘,或者妈妈摘回来,她自己来拿。荤菜都是我们烧好给她端上去。包子馒头也是我们做好给她送上去。

每月过月半些,她就给妈妈说她没米了,让妈妈给她两斗米。当时妈妈也没太在意,又给她米面,时间一长,妈妈觉得不对劲。一斗米10多斤,两斗米20多斤,她半个月能吃完?妈妈也没多想,一次不知什么事,祖祖让妈妈给她搬东西,妈妈到地窖里,发现祖祖屯了不少米,两个扁桶里装的满满的,但上面白白胖胖的米虫到处爬,抓起来一络一络的。妈妈心疼坏了。祖祖年级大了看不到米长虫了。

妈妈吃力的把米搬上来,问祖祖,您老为什么要这样,我又不是不给您吃,饿着您,您看这白白净净的米就这样浪费了,多可惜啊,你看面条也长麦纽子(黑褐色虫子)。这都是粮食呀!(80年代,农村还有好多人家一到二三月间青黄不接时吃不上饭)

祖祖也很心疼,但她也很不服气呀!她说我知道你不会饿着我,可是我怕呀,现在年成好,我这些孙娃娃,重孙娃娃不会饿肚子,哪要是再来一个年成不好,我这一大家子孙娃娃吃啥子,你要让我看到他们饿的哇哇叫,我老了无所谓,我怎么能忍心看着娃娃们饿肚子呢!现在年成好,扛些粮食,娃娃们就不会饿肚子。妈妈听祖祖一讲,心里也难受,她也是饿过肚子的人。知道其中的艰难。

妈妈又说道,下次您老别这样,儿孙自有儿孙福,您现在享福就行,娃娃们有我跟他们老子,不会饿着他们,也不会饿着您老人家。每年粮食我们都会屯着,不会乱糟蹋。

从那过后祖祖不扛米了,她扛稻子,玉米等,反正她地窖里,得扛上粮食,她才安心。妈妈拿她没办法,隔个年把,就把她的存粮都换成新的粮食。

祖祖生活很规律,也很自律。早上大概天刚麻麻亮,也就是鸡叫三遍时,她就起床洗漱,把自己收拾利索,就杵着竹杖,到田埂地径走一圈回来,大概5点多6点来钟,她就开始敲门叫我们起床,吃饭上学。

她自己也回屋里烧饭吃。吃好饭就会下我们院里来问妈妈有什么手上的活要做。没有,她就坐垓阳(类似与没封的阳台)的圈椅上,或者喂喂鸡鸭,等我妈妈中午从坡上回来,自己又回去烧中饭吃,吃好会下来看看我们这些小重孙娃娃,再回屋里打坐念经,然后午睡。下午再下来坐着等我妈妈从坡上回来。大概晚上六点来钟吃好饭,洗漱好又会到我们院里走一圈,逗我们玩一会就回去睡觉,大概8-9点钟。

农忙时节她会帮忙做很多事,摘蚕豆,剥豌豆,剥玉米,捡棉花,她的动作很快。我们小孩子家家坐不住,她会看妈妈不在家,就让我们去玩一会,再做。时常玩的忘了时间,被妈妈给抓个正着。妈妈生气会打人的,我们赶紧躲在祖祖身边,妈妈就拿我们没办法。有时太淘气了,妈妈会趁着祖祖不在,妈妈和爹爹会来个混合双打,我们一看形势不对马上让还没被战火波及的人赶紧去搬救援---祖祖。她老人家一来我们就会免受皮肉之苦。


特别让我怀念的是祖祖的烘笼子(烤火取暖用的)。冬天冷得不愿起床,哪时候的棉袄又厚又重,硬硬的冰冰的,最怕早上穿棉袄的那一刻,用热乎乎的身体去温暖冷冰冰的棉袄,现在想想都很酸爽。

因为有祖祖在,这种日子我们过得最欢乐。想念祖祖会变烤红薯的烘笼子。冬天祖祖会老早起来,烧上块子柴(树木劈开的柴),装在烘笼子里面再埋上烤好的红薯,把我们的棉衣裤烤的暖暖烘烘的,赶紧给我们穿上。再掏出香甜的烤红薯,喂给我们吃,我们就在她的宠爱下无忧无虑的长大。

这样的日子在我离家上中学就没了,住校期间很不习惯,特别是冬天每每想起温温暖暖的烘笼子,我就想回家。每次被老师无情的拒绝,就伤心流泪。那时想要的是烘笼子,现在才明白烘笼子因为有祖祖在,它才是暖暖的。现在冬天用上了空调,取暖器,很暖和,但不温暖只是暖和。没有祖祖宠爱的温暖是僵硬苍白的暖和。

每次都盼望快到周日,那时我们只休周日,就能跟祖祖聊天玩乐,开心着快乐着!

时间过的很快,我第一次远离家乡,离开温暖的祖祖,离开爹爹妈妈,跟哥哥姐姐妹妹分别。在遥远的地方,思念祖祖的烘笼子。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开心的事,就想起祖祖的话,女孩子要自强自立,每次不想吃饭就想起祖祖说:人是铁饭是钢,吃得下,才有气力去争取想要的生活。每当我偷懒时,就想起祖祖说要多读书,不要做个睁眼瞎。可我还是辜负了祖祖的叮咛,现在是半文盲状态!

1997年对我来说是一个至暗的一年,有两位影响我一生的老人去世,一位是我亲爱的祖祖在这一年永远的离开我们,可我未能回家,等收到祖祖去世的消息已是几个月后,最欣慰的是,祖祖走时很安详,没有一点痛苦,是真正的喜丧,按祖祖的说法她加上润年润月一百岁了。

另一位是邓小平爷爷,因为有他的改革开放,才有我离开山区走向城市的步伐。

听妈妈说,一直平时不太回家的小叔叔也在家里(叔叔一般在过年过节或祖祖、爷爷的生日回来)。妈妈做了祖祖喜欢吃的四季豆腊肉包,中午吃了两个,还聊了一会天,就回屋里午睡了,过了午休时间,妈妈一直没看到祖祖起来,就去看看,就看到祖祖已去了,很安详,没有一点点痛苦。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是没有回家送祖祖最后一程。心里愧疚,在她需要我时都不在她身边,过年回家也没多陪祖祖聊天说话,匆匆来匆匆去。忙于自己的工作,一刻也未为她停留片刻。心里对祖祖的歉疚一直释然不了。

听妈妈说后面祖祖不太记得人了,只是一直念叨着她的重孙孙们。

祖祖离开我们快30年了。每每看到像她一样的老人,心里就会激动一阵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七味书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